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长白山区伐木人抬木时唱的一种歌,俗话叫“号子”。号子是人在抬木时自然发出的呼声,由抬木人的领头人“杠子头”(又叫号子头)来“领唱”,其余的人“接唱”(又叫接号),便于抬木行走时迈步整齐,使木头悠起来,从而平分压力,运走木头。由于森林停采保护和机械化运木使得抬木活动越来越少,长白山森林号子难以得到传承,处于濒危状态,2008年,申报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包容文学、音乐、行为、喊唱,乃至互相说话方面的生活认同和思想表述等综合艺术成分和文化意义的作品。
号子的内容包含了东北民族生存的哲理箴言、民间谚语、歇后语、民间故事、笑话和传说等,是反映长白山区人民群众生活和自然风貌的百科全书。
起号和接号,这是长白山森林号子的重要特色。起号人的第一句往往决定这首号子的成功与否和流传能力,这主要表现在起号人的声音和时间上。每首号子的每个号子头起号声调特别重要。号声的大小、高低、粗细、强弱都决定着其他接号人抬木劲头,步伐步态,甚至运送距离和时间的掌握,都是靠号子来控制。
长白山号子主要包括《串坡号子》、《归楞号子》、《上跳号子》、《拽大绳》等等。
长白山森林号子如果从内容上分可有三大类。一是劳动时的技术指示性内容;二是劳动生活和场景的描写;三是荤号子(带些幽默并专对女人进行描写和分析)。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一种抬木人即兴创作的歌谣。由于往往见景见物即兴而发,所以保留了诸多“号子王”独特的创造智慧。如反复描写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但不枯燥,不显得重复。这主要是号子通过对调的高低、粗细、长短、大小进行调节,满足了听众的心理,产生了迷人的韵律。
而且,虽然韵律固定,但由于富于创造性,所以百听不厌。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长白山伐木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森林里如果没有号子,长白山就没有了灵气,这话一点儿不假。这种号子声时时飘荡在长白山人的生活中,已经和生活在这里的民众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生活中难忘的曲调。[1]
森林号子的美妙的音乐,清晰的节奏,丰富的内容,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了人类开发自然历程中的生活形态和思想内涵,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展现了长白山区劳动群众杰出的文化创造力,体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生存智慧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遗存。森林号子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传达了诸多的生活智慧和美感。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各类文化中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韵味。发掘、抢救和保护长白山森林号子,不仅可以丰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长白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长白山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