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山是东北地区对进山采挖野生人参这一行当的称谓。这一行当古已有之,在清朝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以致于清政府不得不制止滥采之风,在清康熙年间就实行发票采参,严禁私采。这是历史上较早的由政府采取的保护野生人参资源的措施。 东北地区之所以存在着“放山”这一行当几百年,跟野生人参性喜低温密不可分。野生人参主要分布在北纬38度到48度,东经117度到134度之间,具体分布在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部。 传承多年的放山行当有着独特的行规。采挖野生人参很艰难,“放山”少者要几十天,多者要几个月。采参者要带上大量的生活物品和采参工具,由“把头”带领进山(把头是对放山多年经验丰富者的尊称)。 当把头必须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懂山规、讲道德、有挖参技术,能看出哪座山会生长人参。一般放山者大多为3人、5人、7人或9人,忌2人(怕见财起歹意)、4人(与“死”谐音)。讲究“去单回双”,意思是说拉帮放山归来,加上人参的个数要成双数。放山人进山要选黄道吉日,一般为初三、初六、初九或初八、十八、二十八。拉帮完成后就是进山,进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山神爷孙良。用3块石头搭 成老爷府,称为山神把头庙,在此进行祷告。 压山时规矩大不准乱喊话 放山人搜寻人参叫“压山”。压山前,由把头“观山景”,根据多年放山的经验,对山形山势和树木草头仔细观察,判断哪里会生长人参。有时候把头一行人还会根据晚上做的梦来决断。 压山时不准乱喊话,看见东西喊出来就得拿着,即使看见蛇也不例外。压山时头棍儿和边棍儿边走边要将细树枝折断成90度做记号,避免重复搜寻。林子密时,几步之外可能彼此看不见,又不许乱喊,因此要用索拨棍敲击树干的办法彼此联系。敲一下树干,每人依次回敲一声,既示意自己的位置,又示意继续压山。把头敲两下树干,是要求向把头靠拢,休息、抽烟;把头敲三下树干,是要一起下山回窝棚。 放山时要排成一字横队,把头在横队右边,另选一个有放山经验的做副手,叫边棍,处于横队的左边。横队中间的叫腰棍。横队各人之间间距约3米,用“索罗棍”拨草,边走边看。最先发现者的身份是“开眼”,发现了人参要“喊山”,要手拄“索罗棍”,大喊人参的人名“棒槌!”。把头听到后马上“接山”,大声问“什么货?”发现者要根据参龄按照行话据实回答。比如三年生的叫“二荚子”,四年生的就说“灯台子”,然后把头将棒槌锁(采参工具)的一端系在参茎上,另一端系在“索罗棍”上,以防棒槌“跑掉”,锁好参后,召集众人伏地磕头,向山神表示谢意,然后才开始挖参。如果看花了眼,喊了山却发现不是棒槌,叫“诈山”。诈山的结果是要么回窝棚,要么给山神爷磕头谢罪。 放山人自觉遵守一条重要的行规:“抬大留斜。小棒槌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棒槌,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长大留给后人挖。放红榔头市的时候,要把成熟的参籽儿撒播到土里,长出参来留给后人。在挖到棒槌直到下山到家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人不准估计挖到棒槌的重量和价值。挖到棒槌下山后,要到老把头庙还愿答谢老把头。许过什么愿就必须还什么愿,说话算数,绝不含糊。 放山人讲究平等互助友善。放山挖到人参,卖的钱帮伙成员不分老幼一律平分。抬棒槌时遇到别的帮伙,就要见面有份儿。如果两帮都是单人,那就见面分一半儿。帮伙之间不争山场,讲究先来后到。发现己经有人在这座山了,就赶紧转移到另外的山场。搭的地炝子下山时不拆,留给别人用。临走还要留下米、盐和火柴,以备救助他人。放山人不打猎。 近年来,一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到山里挖掘山参,但他们根本不懂放山习俗,也没有专业工具,挖掘时野蛮粗暴、毫无保留,导致野山参数量锐减,山把头人数也逐渐减少。长白山区的放山习俗亟待保护、传承。
|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长白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长白山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