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国”是指渤海建国初期的都城,学术界一般多指为已经找到的大祚荣据“东牟山”、“筑城郭以为居”的城堡,即城山子山城,均属“旧国”范围。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唐玄宗天宝(公元755年前后),第三代国王大钦茂迁都上京城,“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
敖东城在吉林省敦化市区东南,牡丹江北岸,相去约500米,又称鄂多里城、阿克敦城、俄朵里城等。城址早已遭到破坏。敖东城有内外两城,据《吉林通志》记载,外城“周长约四里”。另据调查报告《珲春和敦化》记述,城有内外两城。外城除东面外,其他三面皆比较完好。外城长度东西约400米,南北等于半数,约200米。
敖东城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分为内外二城,呈回字形。外城周长约1200米,城垣土筑,东西两抢各长约200、南北两墙各长约400米,比《吉林通志》记载的要少。城垣残高1.5-2.5、城垣基宽8-11米。城墙外有护城河遗迹。外城南墙有翁门,并有马面,即南墙三处,北墙两处,西墙两处。其东墙残毁。
内城平面呈正方形,居城之中略西,所处地势稍高,四周掘有城壕。内城各边长80、周长320米,墙垣系土筑。西去外城西墙约90、东去外城东墙220米。敖东城出土不少铜钱、石器、陶器、铁锅、车官、砖、瓦等,具有渤海早期特点。
城山子山城在敦化市西南12.5公里处一座孤立的高山上,牡丹江上游的支流大石河从山北麓流过。城垣周长约2000米,土夹石筑成,基宽5-7、残高1.5-2.5米。城垣根据山势走向和起伏而筑,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有马面,设东门、西门。东门以内南侧是面积较大的平缓山坳,这里尚存五十多座半穴式居住址。城之西部偏中还有面积较大的“练兵场”和水井等遗迹。城内曾出土铁刀、矛头、镞和“开元通宝”钱等物。在牡丹江东岸有面积较的的渤海时期的永胜屯遗址,同山城隔江相对,相去约5公里。有人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城山子山城是大祚荣据东牟山筑城郭以居的地方。

新立的省级文保标志碑
敦化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周朝以前属肃慎族居地。秦朝属“辽东外徼”。汉朝属玄菟郡上殷台。晋朝属挹娄地。北魏时期属高句丽、勿吉地。隋至唐朝初年属白山靺鞨部,其中有一支称为粟末靺鞨的部族,生活在松花江中上游流域。
唐朝时,粟末靺鞨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有利的外部条件。公元698年(武周圣历元年),这支居住在长白山地区的粟末靺鞨的第二代首领大祚荣率领他的部族从营州迁至奥娄河一带。奥娄河又称忽汗河,也就是今天的牡丹江。粟末靺鞨族人在东牟山修筑山城,不久又于忽汗河边建起了忽汗城。此后大祚荣建立了震国,号称“有户十余万,占地二千里。”
公元713年(唐开元元年),唐玄宗册封震国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震国正式称为渤海王国。
原有的标志碑置立在农田中
渤海国建国时期的都城是忽汗城,也就是后来的敖东城。据考证,它就在吉林省敦化市东南,濒临牡丹江的地方。现存于敦化市郊的敖东城遗址,就是当年渤海王国的开国都城。因该城坐落于牡丹江畔,当时称牡丹江为忽汗河,故此城又称为“忽汗城”。其辖地为忽汗州,为中京荣州治所和崇山县治所。敖东城作为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池建筑仿唐朝而设计,城垣土筑,有内外城。
唐朝开国初年,疆域较稳定,东北少数民族政权亦积极维护领地的安定局面。武则天称帝后,局面开始混乱。各藩国乘机扩充势力范围。到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第三代王大钦茂由敖东城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此后,敖东城便称为渤海旧国,划归率宾府的建州管辖。渤海国与唐朝的文化交往十分密切,汉字是其官方文字,大钦茂将渤海国设“5京、15府、62州”,其中龙泉府为上京,与敖东城一样亦仿唐都长安规模建设。
辽代敖东城为长白山女真部所据。金代属海兰路之西北境,上京会宁府之南境,属宁江州地。元朝属开元路斡朵里万户府古州千户所,置唆吉站、潭州站。明朝属海西女真扈伦族境,又在此地设置了兀也五、赫什赫河等卫;明朝末年为窝集部的赫席赫路。

院墙的地基恰好就建在古城基址上
清朝初年,置额穆赫索罗佐领,驻阿克敦城,又称鄂多里城、鄂东城、敖东城等,皆指敖东城,也就是今敦化,是汉语用字的不同,“敖东”系满语,意为“风口”。因清始祖爱新觉罗贝勒曾居住此地,所以被视为清朝的发祥地,下令封禁。自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开始,此地封禁近200年,成为向朝廷进贡的捕猎场。1878年(清光绪四年),吉林垦务局发现阿克敦地方有流民私垦,吉林将军派员前往调查,办理荒务。1882年(清光绪八年),清政府在阿克敦地方设县,在距敖东城西北1公里处建县衙署,隶属于吉林府。设县时另拟县名为“敦化”,取自四书《中庸》“大德敦化”一语,含有“以德治理”之意。
与此同时,在哈尔巴岭东南地方置县丞,以高丽岭为界,东属珲春,西归敦化。
1910年(清宣统二年),将敦化县北部划归新设置的额穆县。1914年(民国三年),敦化县划归延吉道管辖。1929年(民国十八年),直隶于吉林省,为三等县。东北沦陷时期,隶属于伪吉林省。1942年额穆县撤销,改为蛟河县,将岭东部分又划归敦化县。1946年成立敦化县人民政府,同年将从额穆划入部分复从敦化县划出,重建额穆县。1948年额穆县再次撤销,将张广才岭以东地域划归敦化县,敦化县由吉林省直辖,1958年敦化县改划为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1985年撤销敦化县,设立敦化市(县级)。
敦化县城始建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1881年(清光绪七年)竣工,定名敦化,敦化城因敦化县而得名。该城为土墙,上盖木板,城楼砖砌垛口,城周长约2.5公里,设有6座城门,分别称为迎旭、来熏、挹爽、德胜、拱辰、小东门。护城河深1丈。
今敦化城区1945年解放后称为城关区。1956年设敦化镇。1985年设市后撤销敦化镇,改设4个街道办事处。
敦化市区东南现有敖东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顶山古墓群是渤海国前期王室贵族墓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长白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长白山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